6.1.2 CI的类型

5302次 2014-05-20

各国对CI的解释和阐述不尽相同,导入和实施CI行为必然和本土文化、经济现状相结合,形成与之相融体得区域性特色。目前学术界大致认可的类型如下:
(1)欧美型CI
欧美型CI以标准字和标志作为沟通企业理念和文化工具。美国型CI战略自创立起,就一直把它定义为:“是以标准字体和商标作为沟通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工具。”这种观点,使美国型CI设计侧重VI部分、强调视觉传达设计的标准化,力求设计要素与传达媒体的统一性,将企业的业务特征、理念精神高度地浓缩到一个简洁、个性显著的标志上,并统一规范地运用到一系列办公、宣传、环境和交通等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应用领域中去。
当然,美国型CI战略也不是有意忽视理念和活动识别的重要性。随着CI战略深沉次发展,美国型CI也逐渐吸取各方面得经验,渐渐加强了从开发企业理念和活动识别来加强视觉识别力度的做法。号称以“商标”占领世界市场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就突破了美国型CI局限性,致力于企业文化的认知活动,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2)日本型C1
日本型CI战略,是一种明确认知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的活动。日本企业界和设计界吸收了美国CI战略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国注重企业文化培育的实际情况,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实践而发展出了完善的日本型CI,它侧重于改革企业理念与经营方针,整个CI策划是以企业理念为核心开发的。在注重视觉美感的同时,还着重于从企业理念、企业行为等方面对企业进行综合性的重新检讨、整理企业各项问题,从整体的经营思想、企业定位、价值取向、企业道德入手来规范员工行为,并更加注重CI战略实施后的长期培育和发展,创造出富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CIS理论。这一文化性的变革,完成了从CI到CIS的升华,即“CIS战略”并将其作为企业生存的根本。
(3)综合型CI
韩国及中国台湾接受CI理论较晚,但发展并完善了自己的理论和运作体系。由于它是在广泛借鉴美国型CI和日本型CI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称之为综合型CI。
在中国台湾,20世纪70年代,自日本回台的郭叔雄为台塑企业设计了企业标志,并规划出台塑设计政策,最早尝试导入CI战略。20世纪80年代以后,味全、统~、宏基、震旦行等导入CI战略,中国台湾企业向集团化发展,C1的导入掀起高潮。(图6-8、图6—9)
(4)中国型CI
中国cI起步较晚,相对于成熟的“欧美型CI”与“日本型C”而言,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中国CI是否已经成型?是否建立起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战略体系?这是我国设计界和企业9一个未成定论的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CI刚刚起步,谈不上成“型”,甚至认为中国企业迄今还没有一个真正的CI!另一观点则认为,“中国型CI”已经基本形成,是“欧美型CI”、。日本型CI’’模式的延伸与发展。中国企业形成了基于中国社会条件、具体实践的CI战“中国型CI战略体系”。第一种观点显然有些偏激,它用不变的思维方武,将CI成型的标准框定在“欧美型”或“日本型”的慨念上,有刻舟求剑之嫌。第二种观点的“中国型CI雏形论”,比较客观地评价了现阶段中国CI的活动状态。中国台湾的综合型CI对中国内地有着借签的意义,但由于社会、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当内地企业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中,还需要一种真正适合于自己特色的CI战略体系。根据国内政治经济体制及企业状况,中国型CI战略应具备以下特点:CI战略的决策充分考虑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色,把创立国际性大型企业和优质品牌融合到企业CI战略的运作中,结合企业的经营优势和民族文化特点,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强调地域性、传统性、民族性,设计创造具有个性魅力和国际化传达标准的视觉识别系统,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21世纪的企业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