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态循环苦瓜深加工农业示范园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   项目概况


1. 中国农业生产现状

中国农业生产目前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在当今时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农业包含传统种植业和传统养殖业。

传统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分工,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农民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长期不变,传统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因此,导致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近年来, 由于城乡工农业迅速发展,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导致我国农业环境的污染日益加重。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指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氮、磷、钾的缺失,大量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新兴的温室农业产生的塑料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农业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化学农药污染、化学肥料污染、农膜的广泛施用引起污染等。破坏了农业生态平衡。农业环境的污染致使人类通过被污染的食物链摄人体内有毒物质在人体内积累, 使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 导致或诱发癌症和其它疾病的发生甚至中毒死亡, 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而随着规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的高投入、高成本、高残留、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人畜争粮,抗生素、重金属、激素类药物在饲料中超剂量添加使用,动物排泄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上升到一个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大问题,现在畜禽养殖,基本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饲养模式,大量蛋白未被畜禽消化吸收而直接排出体外,排泄物中水分含量高,体积大,处理费用高,有些养殖业主把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放入河流,湖泊,导致河水污染富营养化,破坏生态环境,而粪便等固体废弃物又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导致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和硝酸盐等有害气体和物质,污染大气和地下水,雨水引起污水四溢,与新农村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矛盾,而排泄物带来的病虫害、畜禽疾病又反过来威胁畜禽养殖业。

农业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地区都开始倡导采用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现代化农业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点是:高产、优质、低耗、高效。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仅仅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还难以适应要求,而必须把农业提到“现代基础产业”的高度,按此要求大力发展规模经济,改变小生产和大市场不协调的局面。首先要以商品生产基地为建设重点,建设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的粮食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实施种植业三元结构工程,发展饲料作物和养殖业促进农牧结合。其次要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向农业产后领域延伸,在村镇发展现代饲料工业、食品工业等,应用高新技术,使产品向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 中国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现状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代替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种子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今种业国际化成为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种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已势不可挡。

我国现有的种子公司大都属于国有企业,种子经营机构数量多,但规模偏小,行业过于分散,经营范围较窄、市场化程度不高,99%的中国种子企业没有品种研发能力,中国前十强只占市场份额的13%,外资种子企业垄断了70%的市场,国内种子产品质量不高,过度依赖“洋种子”。针对国内种子产品质量不高,过度依赖“洋种子”的失衡局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行业准入,2011年9月25日起,农业部《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正式实施。

新《办法》重新设定了种子市场的准入门槛。《办法》规定,将经营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由5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进出口种子企业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农业部发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还要求这些企业有固定的育种人员、育种机构和工作经费,有稳定的生产基地、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通过审定的品种等。

大幅提高对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以及增加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要求后,使得种业的行业门槛大大提高、对种子企业的生存造成短期内的巨大压力,预计全国将有80%以上从事杂交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从市场退出。

而业内分析预计,未来5—10年,我国粮价将高出国际市场1—2倍,其他农产品价格也将高于国际市场。

农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促进农业生产的唯一途径。降低种子产品的成本,应为重中之重的事,而种子的生产一般为固定条件,所以提升种子质量是减少成本的最佳途径。

3. 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前景

仿生态循环农业是采取生态平衡来防治病虫害,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方式,以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

仿生态循环农业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利用有限资源,最大程度挖掘资源的产出率,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活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实行企业化管理,产销一体化经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

仿生态循环农业采取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生产品种更多、数量更大、质量更优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符合标准的多系列质量安全农产品、食品,创造名、特、优品牌,还有为土地产出服务的农产品深加工业,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达到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

4. 苦瓜深加工产业发展前景

我国是农副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主要的农产品如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副产品供应的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工业发展滞后,造成农产品出路少,产品增值低,农副产品缺乏稳定的产业转化基础,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副产品深加工存在很大差距。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与市场连接的重要纽带,是农产品商品化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在的许多农产品,以鲜活形式上市的。这些农产品含水量高,营养丰富,极易腐烂变质,而且大量的农产品需要运往市场销售。由于长途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条件变化会造成农产品老化、损伤和腐烂,不但不能体现其应有的商品价值,而且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长期以来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认识上的偏见。许多人认为农产品加工业似乎没有多大的科技含量,因此也不需要多大规模的投入。在生产方面,长期以追求数量为第一目标,以满足鲜食为首位需求,存在优质鲜食、劣质加工的传统观念,忽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造成农业收益的低下。当然,也不能认为普通果蔬、粮食销不出去,就拿去加工,如果这样,是加工不出好产品来的,这种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是直接销售的还是专供深加工的,需要分类种植。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企业一定要下功夫从前头做起,指导农民生产专为加工的农产品原料,而不仅仅是靠买便宜的剩余的农产品。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尽管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加工设备,但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在产中领域,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产中,对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一直忽视,造成了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业严重缺乏,使得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靠技术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落后,发展只能依赖硬件进口,拼设备,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缺乏,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

同时,适宜加工品种缺乏,专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加工要求有专门的品种和稳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基地,才能保证加工品的质量。国外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且建立固定的原料基地。为保证产品质量,在基地的选择上,不仅考虑加工品种的专业化、规模化,还认真选择基地的气候生态条件和化肥种类等因素。国内长期的直接消费需求,使得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并且没有稳定的专用基地,造成加工企业成本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低劣。

农产品加工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科学,其产品覆盖面很大,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广阔的市场和经济效益。必须在产地建立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当地的农户按其要求进行生产,并由企业统一收购、加工,形成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众多农产品选择中,苦瓜因其诸多优点,可作为深加工的首选农产品。

苦瓜,葫芦科,属一年生攀援草本苦瓜的果实,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印度、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栽培历史久远,中国栽培历史约600年。苦瓜具有特殊的苦味,但仍然受到大众的喜爱。

苦瓜果实纺锤形,有瘤状凸起,味苦,瓤鲜红色,味甜,成熟时为桔黄色,果肉开裂,露出种子,种子盾形、扁、淡黄色,每果含有种子20~30粒,千粒重为150~180克。嫩果果肉柔嫩、清脆,味稍苦而清甘可口,这种特殊的口感风味,有刺激食欲的作用。成熟果实,苦味减轻,含糖量增加,但肉质变软发绵,风味稍差。另外,成熟果实内的血红色瓜瓤味甜清香,营养丰富,也可食用。苦瓜茎、叶、花和果实都显奇特,叶互生,掌状5~7深裂。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黄色。根系发达,侧根较多,根群分布范围在1.3米以上,茎为蔓性,五棱,浓绿色,有茸毛,分枝力强,易发生侧蔓,侧蔓又发生孙蔓,形成枝叶繁茂的地上部。近年来,有将苦瓜成为美化庭院立体栽培的品种,发挥观赏与食用相结合的价值。

苦瓜生长周期适中,种植较为好管理,可与其他水果、蔬菜、药材、家禽进行套种、嫁接、间作、互养等,土地利用率高。培育用播种法繁殖,果实尾部呈黄色而未裂开时剪下干藏。北方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于温室或大棚播种育苗,5月初定植;黄河流域4月中旬播种,5月中旬定植;华中地区春季栽培3至4月播种,夏季栽培6至7月播种,秋季7至8月播种。如采用保护设施,冬季也能栽培。苦瓜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茎叶易徒长。开花结果期,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茎叶的和生长和坐果率的提高,果实发育也快。苦瓜耐肥力强,忌水渍,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栽培。

在我国苦瓜广为种植,但大多为散种。目前,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有较大规模种植,并以夏季栽培为主,北方地区栽培苦瓜的历史不长,近郊菜区少量栽培,作为特需供应,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对苦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近年来,一些科研单位引进国内外良种,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产量和品质有了明显提高。

苦瓜药用价值很高,可以防癌抗癌,降血糖,除邪热,解疲乏,清心聪耳明目,润泽肌肤,强身,使人精力旺盛,不易衰老,但一般作为蔬菜栽培,整个生长过程需要80~100天左右。

据《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熟则养血滋肝,润脾补肾。《养生编》记载:苦瓜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解热”。据近代药理试验,发现苦瓜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认为这是由于苦瓜中含有一种类似胰岛素物质的缘故。其效果比现用降血糖药“甲磺丁脲”还强,所以苦瓜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保健食品。另外,用苦瓜加粳米、糖,煮成苦瓜粥,有清暑涤热,清心明目的解毒作用,可治热痛烦渴、中暑发热、流感、痢疾、目赤疼痛等症;用苦瓜加瘦肉煮成苦瓜汤有清热解暑、明目去毒的作用,适用于暑热烦渴、痱子过多、眼结膜炎等症;用苦瓜焖鸡翅,加黄酒、姜汁、酱油、糖、盐调味,有清肝明日、补肾润脾、解热除烦等功效。苦瓜还可制成保健饮料,用青苦瓜泡制或煎汤成凉茶,饮后可清暑怡神,除烦止渴。用青苦瓜制成糖汁,饮后可清热解毒,补肾润脾。苦瓜的茎、叶经捣烂可作外敷药,能治疗水烫伤、湿疹皮炎、热毒疮肿、毒蛇咬伤等。种子炒熟研末,用黄酒送服,能益气壮阳。

苦瓜做菜肴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以炒食为主,先将鲜瓜洗净后,纵向切开剔去瓜瓤和种子,再切成薄片或细丝,然后放入油锅内煸炒,加入适量的肉片、肉丝、香菇配菜,并按不同口味要求,选加酱油、盐、酒、醋、糖、味精、辣椒等调料。初食者大多不喜欢太浓的苦味,可先将切好的瓜片(丝)放入开水锅中氽一下,或放在无油的热锅中干煸片刻,或用盐腌一下可减去苦味而风味犹存。苦瓜除炒食外,也可煮食、焖食、凉拌食,还可加工成泡菜、渍菜,脱水加工成瓜干,以长期贮藏供应冬春淡季。

苦瓜的营养丰富,抗坏血酸含量在瓜类中突出,为黄瓜的14倍,冬瓜的5倍,番茄的7倍。据营养分析资料,每100克鲜果肉中含有维生素A0.08毫克、维生素B,0.07毫克、维生素 B20.04毫克、维生素C 84毫克、尼克酸0.3毫克、蛋白质0.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2克、无机盐0.6克、钙质18毫克,磷29毫克、铁0.6毫克、粗纤维1.1克,热量75.3千克。富含苦瓜甙 、苦瓜素,并含有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及苦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均可供药用,性寒味苦,入心脾胃,清暑涤热,明目解毒。果实中富含苦瓜甙、苦瓜素,并含有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及果胶等。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苦瓜素。

苦瓜种植适宜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采取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这样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


相关案例

查看更多